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代表之聲

2025年11月21日08:0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產業振興,一頭連著農民的好就業、穩收入,一頭連著農村的生機和活力。發展鄉村特色產業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如何提升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水平,助力鄉村全面振興?記者採訪了4位全國人大代表。

  ——編  者

  

  全國人大代表、安徽省農業科學院副院長趙皖平:

  做好“土特產”文章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要做好“土特產”文章,發揮“土”的優勢,做大“特”的品牌,拉長“產”的鏈條,讓更多特色資源轉化為產業發展優勢。

  摸清產業家底,畫好產業圖譜。圍繞一村一品、一鄉一特、一縣一業,細致梳理優勢特色農產品以及優勢加工產業,深入研究產業發展的限制因素和瓶頸問題。在摸清家底基礎上,繪制鄉村特色產業鏈的全景圖譜,直觀、清晰地展現產業布局、發展現狀、重點企業等信息,以此制定科學可行的特色產業發展規劃。

  加強產學研合作,建設創新平台。有效發揮農業科研院所的支撐作用,不斷研發、推廣鄉村特色產業的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通過建設科技成果中試基地等高能級創新平台,推動科研資源向縣域特色產業集聚,針對產業鏈關鍵環節開展技術攻關。

  發展鄉村特色產業要尊重市場規律,選准產業賽道,防止急功近利、跟風趕潮的任性而為。通過聚焦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標准化生產,推動鄉村特色產業從“規模數量型”向“質量效益型”轉變。

  (本報記者羅陽奇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河北省廊坊市永清縣喜慶農機農民專業合作社理事長劉鐵鈞:

  打好政策組合拳

  隻有產業興旺了,農村自身發展能力才能增強。要完善土地、資金、人才等政策措施,不斷優化鄉村產業發展環境,為農業農村各項事業發展奠定堅實基礎。

  完善聯農帶農機制,讓農民能夠合理分享全產業鏈增值收益。從優化“龍頭企業+農業合作社+農戶”模式入手,立足經營主體實際,結合小農戶發展條件,通過政策精准發力,以資金傾斜、就業補貼、金融扶持等政策組合拳破解發展瓶頸,推動經營主體參與聯農帶農,實現農戶、企業、地方政府等多方共贏。

  協同推進科技創新與人才引育,賦能農業新質生產力。以種業振興和農機裝備為攻關起點,提供必要的科技培訓、科普講座和產業指導等,解決農村發展的短板問題。大力培養農技人員,加大正向激勵,組建鄉村產業青年聯盟,吸引更多優秀人才投身於鄉村振興事業中,培育新型職業農民。

  農村是創業的熱土,有廣闊發展空間。要出台務實舉措,引導各類創業扶持政策向農業農村領域延伸覆蓋,吸引各類人才到鄉村興辦產業。此外,有序引導工商資本到鄉村投資興辦農民參與度高、受益面廣的鄉村產業,支持發展適合規模化集約化經營的種養業。

  (本報記者邵玉姿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福建農林大學海峽聯合研究院根系生物學研究中心主任廖紅:

  培育鄉村新業態

  以科技創新為引領培育鄉村新產業新業態,是助力鄉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應有之義。

  強化人才要素保障,為科技人才在鄉村全面振興的大舞台大展才華創造充分條件。充分尊重、愛護、理解農業科技人才,傾聽、重視、採納科技人才提出的合理意見,賦予科技人才更多自主權,解決科技人才在工作生活中面臨的實際困難,引導全社會形成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良好風尚。

  以數智技術賦能全產業鏈,加強農村數字基礎設施建設。推動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數智技術在鄉村的普及應用,提升種植養殖與加工的生產效率,擴寬農產品銷售市場,拓展農文旅服務質量。

  繼續堅持和深入實施科技特派員制度,與“土專家”“田秀才”合作,促進科技人才與鄉村科技需求精准對接、人才鏈與產業鏈精准對接。建立年輕化且較穩定的基層農業科技隊伍,隨時隨地在一線解決農業生產中的實際問題,持續開展農民培訓,及時將新興科技傳遞到農民手中,做給農民看,領著農民干,帶著農民賺。

  (本報記者施鈺採訪整理)

  

  全國人大代表、湖北省蘄春縣橫車鎮九棵鬆村黨委書記董振興:

  向產業融合要效益

  鄉村振興,關鍵在產業﹔產業興旺,離不開融合。要因地制宜、創新機制,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向縱深發展。

  夯實產業基礎,構建全鏈條發展格局。堅持以供應鏈思維推動農業現代化轉型,加大對特色農業產業集群扶持力度,建設標准化生產基地和加工園區。通過電商進村等數字化手段打通城鄉市場,著力構建以生產供應鏈為基礎、以精深加工鏈為引擎、以品牌價值鏈為核心的發展體系,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與產業升級的良性互動、循環提升。

  創新融合模式,激發多元業態活力。積極探索“農業+”多元路徑,充分挖掘紅色文化、民俗風情、田園風光等特色資源,打造具有鮮明地域標識的鄉村產業IP,破解同質化發展難題。大力發展研學實踐、康養度假、創意農業等新業態,推動農文旅教深度融合,促進多種業態耦合共生。

  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把農業建成現代化大產業。加大對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完善金融支持、人才引育等配套政策,吸引各類經營主體和創新要素向鄉村集聚。

  (本報記者范昊天採訪整理)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1日 15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