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以小見大”育鄉風(現場評論)

武衛政

2025年11月21日08:05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222

點擊播報本文,約

  倡導孝老愛親、融洽鄰裡,是營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的重要抓手。善於引導群眾從小事做起,以小見大、化風成俗,體現著鄉村治理的智慧

  

  30多戶人家把自家老人的棉被拿出來,在晾衣杆上晾晒,評委們從干淨、整潔、舒適等方面綜合打分,最后評出獲獎者……前不久,在天津市薊州區羅庄子鎮楊家峪村的小廣場,一場“晒被子”活動暖人心窩。

  誰家沒有被子,誰家沒晒過被子?楊家峪村舉辦的“晒被子”活動,不是單純為了把被子晒暖和、晒舒服。一床床干淨溫暖的棉被,晒的是孝心,比的是親情,也匯聚起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

  每個家庭都是村庄肌體的細胞,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基石。家庭和睦、鄰裡相助,能有效推動形成良好風尚,促進鄉村和諧穩定。鄉村是典型的熟人社會,因家庭瑣事產生的矛盾沖突,不僅影響家庭與鄰裡關系,也可能帶壞民風村風,阻礙村庄發展。倡導孝老愛親、融洽鄰裡,是營造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的重要抓手。善於引導群眾從小事做起,以小見大、化風成俗,體現著鄉村治理的智慧。

  小事之“小”是切口小,需讓群眾有感受、樂參與。拿“晒被子”來說,一床帶著陽光味道的棉被能直觀體現子女的孝心﹔干淨、整潔、舒適這些日常標准,容易被村民理解和接受。近年來,甘肅臨澤、山西陵川、河南郟縣等地的部分鄉村都舉辦“晒被子·比孝心”活動,不少地方還有“為爸媽做頓飯”等活動。這些日常小事簡單易行,群眾是參與者更是獲益者。培育文明鄉風,需要借助口頭、文字等方式開展宣傳教育,更需要通過具體可感、好操作的活動,讓群眾來當活動主角。

  從小事切入,不是小打小鬧,而是旨在以小見大。讓晒被子等正能量活動不止於一家一戶,而能影響左鄰右舍、滋潤村風民風,就需要有意識地精心組織、發動群眾。誰能擔此重任?農村基層組織責無旁貸。楊家峪村是這樣,其他地方鄉村的相關活動也離不開黨支部、村委會、婦聯等主動作為。結合實際,集思廣益,帶領鄉親們把好創意、好點子落到實處,從制度上保障活動可持續,就能把小事辦成全村的大事,形成聲勢、激活愛心。

  小事雖小,貴在堅持不懈,重在與時俱進。文化建設不會一蹴而就,孝老愛親傳統需要持之以恆培育和強化。隨著時代發展,各地類似活動正在不斷完善內容、豐富場景。比如,從最初的“各種晒”,到融入舞蹈、歌唱、詩朗誦等多種文藝形式﹔從單一的展示評比,到增加集體生日等溫馨環節﹔從在村裡“自我欣賞”,到通過多媒體、短視頻等“廣而告之”。綿綿用力、久久為功,才能讓好活動成傳統、外在要求成內在自覺、“一陣風”變“代代傳”。不斷增強文明鄉風活動的吸引力、影響力,將有效凝聚人心、促進和諧、推動發展。

  “十五五”規劃建議提出:“統籌推進城鄉精神文明建設,提升人民文明素養和社會文明程度。”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朴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需創新方式、以點帶面、細化落實。孝老愛親的鄉村風尚愈發濃厚,村風民風向上向善,必能為鄉村全面振興提供更多精神動力。

  (作者為本報天津分社記者)

  《 人民日報 》( 2025年11月21日 05 版)

(責編:彭靜、任一林)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