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綜合報道
分享

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論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重要講話

本報評論員

2025年05月02日08:13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和重要著力點。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時,習近平總書記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的戰略全局出發,強調“‘十五五’時期,必須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

  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根本動力,也是一切社會變遷和政治變革的終極原因。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深化對生產力發展規律的認識,創造性提出新質生產力這個重要概念和發展新質生產力這個重大任務。明確“新質生產力是創新起主導作用,擺脫傳統經濟增長方式、生產力發展路徑,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質量特征,符合新發展理念的先進生產力質態”,強調“特點是創新,關鍵在質優,本質是先進生產力”……習近平總書記深刻闡述了什麼是新質生產力、如何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創新和發展,為新的發展實踐提供了科學指引。

  在習近平經濟思想引領下,我國堅持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勁推動力、支撐力。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規模以上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比上年增長8.9%,以高端裝備、人工智能等為代表的新興產業發展態勢向好﹔制造業技改投資比上年增長8%,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扎實推進﹔規模以上工業水電、核電、風電和太陽能發電佔比提高到32.6%,綠色低碳轉型持續深入。放眼今日之中國,“神舟”飛天、“北斗”組網、“嫦娥”探月等重大科技成果競相涌現,5G、高鐵、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世界,創新活力勃發奔涌,發展動能更加澎湃。實踐表明,推動新質生產力發展,是確保我們國家在現代經濟大潮中始終成為弄潮兒的必然要求。

  當今世界,圍繞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競爭更加激烈,以人工智能為代表的戰略性技術,正在深刻改變人類生產生活方式。我國正處在加快轉型升級步伐、奮力推進高質量發展的關鍵階段,外部沖擊影響加大,內部困難挑戰依然較多,迫切要求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前進道路上,隻有把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擺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堅持創新在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才能佔據國際競爭制高點,不斷塑造經濟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把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發展新質生產力是一項長期任務、系統工程,需要科學謀劃、統籌兼顧,扎扎實實向前推進。要深刻認識到,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是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基本路徑。我們要以科技創新為引領、以實體經濟為根基,堅持全面推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新興產業、超前布局未來產業並舉,加快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新質生產力主要由技術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要完善國家創新體系,激發各類創新主體活力,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在加強基礎研究、提高原始創新能力上持續用力,在突破關鍵核心技術、前沿技術上抓緊攻關。人才是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產力最活躍、最具決定意義的能動主體。要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一體發展,筑牢新質生產力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

  在逆風逆水的外部環境中爬坡過坎、越溝邁壑,關鍵要增強信心、保持定力。當前,我國發展基礎穩、優勢多、韌性強、潛能大,長期向好的支撐條件和基本趨勢沒有變,新質生產力的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看准了就堅定不移抓、持之以恆干,努力把各方面積極因素轉化為發展實績,我們定能在新征程上贏得優勢、贏得未來。

  《 人民日報 》( 2025年05月02日 01 版)

(責編:劉圓圓、王先進)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分享到:
推薦閱讀